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扎根中国大地,赓续中华文脉,厚植学术根基,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作出更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在我校师生当中引发热烈反响,大家纷纷热议。
党委书记 朱克乾: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基础工程和战略工程。习近平总书记专门作出重要指示,充分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对马工程建设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心。我们要感恩奋进,自觉担好责任,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自觉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贯穿立德树人和重点马院建设全过程,持续强化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持续强化学科建设,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研究水平,产出更多高质量学术成果。
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 叶丹: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深刻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地位和作用,明确了坚持守正创新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学习研究宣传的任务要求,提出了坚持“两个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殷切希望,为新时代工程的实施提供了重要遵循。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准确把握新时代新要求,推动工程制度化,谋划部署落实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切实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落实到思想理论建设、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各方面。要加强对经典着作的研究,深化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研究,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研究。要强化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加大对重大理论问题、重大现实问题、重大实践经验研究总结。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努力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要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师生头脑,推进科学理论全面融入教育教学之中,以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实际成效落实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 张江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基础工程、战略工程,肯定了该工程在过去20年所取得的重要成果。高校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宣传推广的主要阵地,我们应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遵循,在教学中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最新成果,在科研中强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同时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成果的大众化推广工作,让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成果与中国大地、中华文化、中国学术更加充分地结合,在中国实践中绽放中国理论的光辉。同时,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我们将继续把学习、研究、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根本任务,不断深化理论武装,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赖全:新时代新征程,要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要紧紧围绕学习研究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根本任务,不断推进“两个结合”,守护好魂脉和根脉,加强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提升学习教育针对性实效性。马克思主义学院要在以下方面推进落实。首先,要持续做好思政课教学工作,用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统编教材,全力建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理论必修课。其次,要继续做好学科发展工作,统筹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共党史党建学,提炼标识性概念和原创性理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术话语体系,完善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最后,要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一体化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张新昌: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作出的重要指示,对进一步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具有指导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两个结合”,扎根中国大地、赓续中华文脉、厚植学术根基。“两个结合”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成果。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中国土地上,立足于中国实际,不仅对中国历史丰富的经验、典型的案例进行系统化总结与理论化升华,而且在育人过程中需积极引领学生扎根中国大地、树立报国志向、激发使命担当,发自内心地“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 龙宥蓁: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作出了重要指示,提出了“两个结合”的具体要求。对此我认为,对广大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和研究的教师队伍来说,我们应该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在不断学习、教学、研究过程中,将理论知识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努力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持。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 季珩:面对新时代新征程,在新的时代需求下,我们要聚焦相关理论的学习、研究,使之更具针对性、实效性,坚定不移地坚持“两个结合”,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将目光回到自身,我们作为铜仁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要立足武陵山片区的社会实际,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工作的理论发展、实践推进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既要“扎根中国大地”,立足国情省情地情,将自身的科研、教学工作与当地紧密结合并实现产学研的良好转化;还要“赓续中华文脉”,从厚重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充分吸收铜仁丰富多彩的多民族文化基因;并以此为养料,“厚植学术根基”,用贵州的多彩文化为中华文化的理论建构增添色彩,真正将论文书写在贵州大地之上。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 陈燕霞: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作出重要指示,深刻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地位和作用,为新时代工程的实施提供了重要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立意深远,振奋人心,发人深省。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生,我们应坚持不懈地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深入研究博大精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学习中旗帜鲜明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同时要勤于实践和调研,在发现和分析现实问题的过程中,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作出自己的绵薄贡献。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 张洪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我们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及党的创新理论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一是要扎根中国大地。理论必须要围绕实践、服务实践,推动实践向前发展,唯有如此,方能真正彰显真理的强大力量。我们必须把理论学习跟现实生活紧密相连,要从社会现实出发,并善于从理论的高度来思考和回应现实,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二是要赓续中华文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对维系民族精神、厚植底气信心、凝聚奋进力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新时代新征程,要在不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过程中赓续中华文脉。叁是要厚植学术根基。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要深挖其发展脉络、内在逻辑和科学价值。运用横向和纵向等思维方式,通过在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的历史脉络,把握相关概念内涵、外延等过程中,厚植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的学理支撑。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 李冰艳: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要指示,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刻阐释和创新发展,更是对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的深刻回答。这一重要指示,为我们推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够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新境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级硕士研究生 魏文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实施,是坚守党的初心和担当使命的必然要求。实现这一初心和使命,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人才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重要使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需要比以往更加迫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的需求比以往更为强烈。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通过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我们可以更好地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不断推动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为实现党的初心使命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级硕士研究生 杜发红:我们要积极参与到宣传普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工作中,用富有感染力的方式让党的创新理论更加深入人心。我们要以坚定的信念和使命感,努力成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级硕士研究生 赖雷闽: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基础工程、战略工程。这让我深刻认识到,我们所从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不仅关乎个人学术成长,更关乎党和国家事业的长远发展。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坚持守正创新,聚焦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着力深化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更加深入人心。同时,习近平总书记还提出要坚持“两个结合”,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一要求为我们指明了研究方向,也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研究空间。我们要扎根中国大地、赓续中华文脉、厚植学术根基,深入研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践中的重大问题,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级硕士研究生 黄滟: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硕士研究生,深感使命在肩。我们应扎根理论学习,提升自身素养,积极参与到深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结合的研究中,为揭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贡献力量,在构建自主知识体系的进程中,用青春与智慧,助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添砖加瓦,以扎实的学术成果和坚定的信仰追求,践行新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
(编辑:张东方 一审:田淼 二审:梁光华 叁审:叶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