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上午,由铜仁市人民政府和我校共同主办的第十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之“中国—东南亚高等教育合作论坛”在我校隆重开幕,来自海内外的百余名高校领导和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同建一带一路,共谋教育发展。开幕式后,高校校长圆桌会议在行政楼8312会议室举行,贵州省台办副巡视员成高荣应邀出席会议,来自海内外的20所高校校长共同探讨高校发展趋势。会议由贵州财经大学副校长杨勇主持。
印度尼西亚玛中大学校长Chatief Koendjaja,贵阳学院校长毛有碧,怀化学院校长宋克慧,柬埔寨马德望大学副校长Bin Chhom,泰国清迈大学副校长Rome Chiranukrom,台湾玄奘大学副校长曾光荣,贵州医科大学副校长黄亚励,安顺学院副校长令狐荣涛,贵州理工学院副校长宋建波,我校副校长罗红芳,泰国斯巴顿大学校长助理Sutep Usaha,泰国东方大学校长助理Nawasit Rakbamrung分别介绍了各自学校的发展现状和办学特色。经过探讨与沟通,会议达成了共识。
会议认为,高等教育合作既能为中国与东南亚双方联通民心、沟通政策搭建平台,更能为人才培养、知识创新贡献力量。基于“一带一路”,中国政府为东南亚各国家和地区高等学校深化合作,建立长期、稳定、可持续的友好关系,扩大相互间留学生规模,促进人才和知识流动,共建联合科技平台等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这是高校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的大好机遇。如何进一步立足实际,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是对各高等学校办学理念、治理结构、发展方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全面挑战。
会议指出,培养大批语言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满足“一带一路”需求是高校的使命;坚定国际化办学方向,从办学理念国际化、学生生源国际化、课程建设国际化、师资队伍国际化、校园环境国际化五方面入手,创新国际化办学机制,激发国际化育人活力,是高校的职责;充分利用高等学校在科技人文、语言文化、国际交流等方面的独特优势,主动搭建各地方政府、行业、公司、社会组织等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沟通和交流的“桥梁”,是高校的责任。
会议强调,各高校应当探索合作新模式,汇聚各方资源,拓展社会服务空间,凸显社会服务职能。希望相关各国政府积极引导、精准施策,加大政策创新力度,引导行业、公司充分理解“一带一路”并积极融入其中,协同培养“一带一路”所需高素质人才。各高校愿意成为国际化办学的积极倡导者、主动践行者和责任承担者,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领域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国际化办学道路,为推进中国与东南亚高等教育合作交流进程贡献力量,用行动抒写“一带一路”发展新篇章。
会议现场
贵州省台办副巡视员成高荣应邀出席会议
贵州财经大学副校长杨勇主持会议
印度尼西亚玛中大学校长Chatief Koendjaja发言
贵阳学院校长毛有碧发言
怀化学院校长宋克慧发言
柬埔寨马德望大学副校长Bin Chhom发言
泰国清迈大学副校长Rome Chiranukrom发言
台湾玄奘大学副校长曾光荣发言
贵州医科大学副校长黄亚励发言
安顺学院副校长令狐荣涛发言
贵州理工学院副校长宋建波发言
我校副校长罗红芳发言
泰国斯巴顿大学校长助理Sutep Usaha发言
泰国东方大学校长助理Nawasit Rakbamrung发言